浅谈大型枢纽机场运行协同融合发展思路

发表时间:2018/10/23   来源:《科技研究》2018年8期   作者:却建昆 罗睿
[导读] 大型枢纽机场发展已成为民航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值得民航人深思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50211)
        摘要:本文结合民航强国及机场群协同发展相关精神,以机场运行指挥管控为触点,通过分析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生产运行协同融合发展历程,进一步探索国内大型枢纽机场运行协同融合发展思路。大型枢纽机场发展已成为民航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值得民航人深思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机场运行;发展思路


        引言:结合当前行业发展目标和趋势,笔者认为在机场生产运营中包括各保障主体、各保障环节的协同融合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大型枢纽机场发展不可回避的主旋律,数据融合则成为了协同融合的基础和根本。
        1、昆明机场生产运行协同融合基本情况
        民航发展在于对各种资源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而行业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努力做到航班保障各主体、各环节、各节点的有机融合。自2013年初的“1.03”事件以来,昆明机场以“先联快通、重点突破、支撑有力、融合共享”十六字为协同融合指导原则,采取了诸多具体措施,昆明机场在生产运营协同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实现了冬季极端天气运行处置的常态化,机场放心正常率在全国千万人次以上机场长期名列前茅。
        2、国内枢纽机场运行协同融合发展思路
        以运行协同融合为基础,做到服务融合、交通融合,乃至机场发展的协同融合,已成为国内各大型枢纽机场无法回避的问题。以昆明机场为例,个人认为未来两年应以“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为指导原则,推进以5个导向为基础,5个融合为目的的“5+5模式”,深化协同融合新举措。
        2.1五个基础
        2.1.1以运行质量为导向,以数据支撑为基础,全面完善推进ACDM各子系统建设。解决A-CDM系统中的空地信息数据融合,形成信息共享、互通有无、高效快捷的的信息交互体系。
        2.1.2以昆明机场协同联动体系为基础,依托目前已覆盖省内全部机场的“长水常准”等一系列A-CDM系统,利用云南机场集团一体化管理的优势,统筹省内15个机场的运行资源,形成龙头带动龙尾,龙尾支撑龙头的有利局面。
        2.1.3以机场统一协调管理的大格局,加快推进机坪管制移交工作,将机坪管制移交和机坪运行管理有机融合,在航班正常监控、航空器拖移、快速应急处置等方面做足“功课”,确保飞行区运行安全顺畅【3】。
        2.1.4以外航服务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质量为基础,打开昆明机场外航服务新局面。继续选拔外语人才,进行专业培训。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应用和线下传统服务能力提升,把握差异化需求,建立数据模型,对外国航空公司旅客服务需求进行细分管理,打开外航服务新局面。
        2.1.5配合建设部门做好规划,提升运输机场服务保障能力。创新管理模式,利用好现有资源,特别是廊桥资源,借助各类信息系统,千方百计提升航班靠桥率,提高旅客满意度。
        2.2五个目的
        2.2.1数据融合
        ①进一步明确A-CDM平台定位。各机场运行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使用集团化机场群运行协同系统,实现“长水常准”到“云南常准”的飞跃。
        ②“云南常准”必须列为各机场运行核心系统,由集团运行监控指挥中心负责牵头,各机场所有涉及生产运行的项目需要到集团监控指挥中心进行备案,确保信息的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③运行、信息、战略(固定资产投资)等部门要通力配合,形成A-CDM系统建设合力,引导各机场、各流程保障部门的子系统创新升级,加强指导和帮助,加大新技术、新设备投入审批。
        ④除“云南常准”建设外,要加快“七彩翔程”空地电子进程单建设普及,将工作流程纸质记录改变为电子化数据化形式,打通信息传递移交信息环节、任务精准派工系统(如引导车、摆渡车)。同时其他A-CDM建设子系统也不应滞后。



        ⑤加强与外部数据的有机融合,所有数据交互融合至“机场群A-CDM”。同时应抓住《中国民航运行数据共享协议》签订的契机,进一步打通民航各运营主体数据共享渠道。
        2.2.2协同融合。
        ①昆明机场内部,应进一步理顺OC指挥平台和保障支持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职责界面,抓住机坪地面管制移交的契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机场运行一体化协同管理。
        ②云南机场集团内部,应逐步完善以大数据和信息驱动为核心的综合运行保障系统,推动运行保障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
        ③云南省内各民航单位,加强运管委、除冰委、飞管委等平台建设,明确内部职责分工和界面,确保在统一运营平台上解决日常运行保障和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的关键问题。
        ④全国民航企业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机场协会等诸多平台,加强学习沟通。
        ⑤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寻求运行支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机场属地化融合,从而形成保障有力、信息共享、运行高效的机场地面保障体系。
        ⑥加强军民融合。
        2.2.3管理融合。
        ①组织架构方面,应进一步优化飞行区、航站区、场区OC平台,打造集团最高指挥平台OMC,推进地面管制指挥中心,将地面管制和机坪管理有机结合,形成JOC运行指挥平台,提升机坪运行效率。
        ②人才培养方面,外派运行指挥业务骨干赴各民航保障单位和国内外大型枢纽机场考察学习。坚持推进涵盖空管、航空公司等保障主体的大培训业务。
        ③资源利用方面,建立业务干部内部交流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流程,努力形成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良好格局。
        2.2.4服务融合
        ①以实现机场服务资源与旅客需求的精准匹配,充分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平台以及创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机场运行效率,提升旅客满意度为目的,全面推进“机场3.0智能化交互式旅客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②要建立旅客中转服务中心互联网平台,以信息化技术为驱动,线上服务线下保障,为进出港旅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中转服务。
        ③要以“通程航班”业务为基础,以“尽可能多的近机位、尽可能短的旅客步行距离、发达的跑滑系统、高度的信息化集成、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充足的设备和人力储备”6个方面为建设目标【3】,为客户打造一个安全、高效、舒适的综合服务平台。
        2.3交通融合
        以昆明机场为代表的枢纽机场要想实现交通融合,未来两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3.1是树立大交通的思想。航空和高铁皆为国之重器,存在竞争,但更多的是协同发展。空地、空铁联运,各类交通方式围绕机场组织高效换乘、衔接,应当是我们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2.3.2是落实大交通理念。诸多交通方式的有机融合,对机场运行保障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机场服务质量必须有质的飞跃,才能继续体现航空运输的高效快捷。
        2.3.3是兼容大交通举措。对高铁、地铁、公交等交通方式的诸多优点逐一研究学习,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3、结语:
        昆明机场的发展只是全国大型枢纽机场发展的一个缩影,“5+5模式”只是开始,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深度融合才是终极目标。协同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凝聚所有力量,共同努力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冯正霖.中国民航论坛主旨演讲[Z].中国民航网,2017
        [2]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Z]2010
        [3]王志清.着力构建四个管理体系  切实提升航班正常水平[N].中国民航报,2017
        [4]周凯.着力构建五大体系 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全面决胜民航强省[J].民航管理,2017
        第一作者简介:却建昆(1971- ),男,汉族,云南省大理州,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 从事分管机场安全服务、运行、信息化建设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