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自读方法,沉淀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18/9/20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4月上   作者:罗谂
[导读] 语文课要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必须在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以《走一步,再走一步》自读课教学为例
罗  谂
        摘要:以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理论联系实际课例来指出初中语文自读课以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为目标指引,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触发和强化学生的阅读思维体验,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对阅读的文本有自己的理解与评价。通过教读课学会的阅读方法,应用在自读文本中,以获得主体的充分发展。在课内外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言语经验,沉淀为学生个体的自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读课;自读方法;阅读能力;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要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必须在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温儒敏教授主编的部编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具体来说,教读课文,是由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教师教授的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能力。而课外自读则是强调整本书阅读,是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
        要正确处理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关系,从教读课开始就要为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创设好条件,并让学生将学习到的方法迁移到自读课的学习中去。自读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也是方法的整合过程。当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自读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将自己自学时的最初感想与同学交流、讨论、展示。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自读成功的喜悦。教师也在自读教学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笔者就以教学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自读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讲讲如何在自读课教学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自读学习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本单元是关于人生的单元,试图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爱人生。“单元导语”中既对阅读方法做了要求,也对阅读策略做了提示。即继续训练默读,掌握圈点勾画,作好批注,理清作者思路。因此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的阅读提示就是指向材料的选择与烘托人物形象的关系,可以说单元目标的一个细化。
一、定标导向
        1.展示学习目标
        (1)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能进行故事的复述。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的心理成长的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2.教给学习方法
        运用默读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批注法、质疑法、问题阅读法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力图深入文本。
二、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通过默读和圈点勾画,获得对课文的整体认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课文复述。
        1.默读。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为下面复述作准备。
        要求:默读要做到不读声、不动唇、不指读,要求每分钟400字左右。然后合上书本。快速回想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此学习过程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旁批和阅读提示,自主完成。
        2.圈点勾画。学生在初读、初感后,再次阅读文章,并进行圈点勾画,画出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变的语句,理清写作顺序。画出出现的人物、主要事件和有助于理解课文主旨的关键语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课文复述。
        这一个学习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同桌间或四人小组内开展复述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文章写的是我在悬崖上遇到困难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一段心路历程,父亲帮我化解了困难,最后我获得了人生的道理。(抓住“心路历程、化解困难、人生启迪”三个关键词)。
三、局部理解
        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能力,学会迁移学习方法,发挥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优势,提高探究学习和自读的能力。
        1.再次阅读文章,画出描摹人物心理的语句,感受其心理变化的过程,领悟语言的内涵,体会文章真实、细腻的特点。
        引导:我们就从爬上悬崖开始阅读,读到父亲出现,静静地读。


在读的过程,画出在悬崖上“我”心理紧张害怕的句子、关键词、甚至是标点,并体会心理描写有什么特色?
        课堂探究:课文的主体事件是“我”爬上悬崖到从悬崖脱险的过程,其实是“我”心理成长的过程。从爬上悬崖后的胆怯、恐惧,到小伙伴们离开后的孤立无援、麻木恍惚,这其中有几段心理描写非常细腻、真实。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并一一分析出来。比如文中描写“我”伏在岩石上时的心理活动:先是阵阵眩晕,仿佛要掉下去。后来,接着写“我”进退两难的艰难境地,也写出了“我”在长久的恐惧和疲劳中神经逐渐麻木的境况,甚至自己哭了都不知道。通过老师的引导,文章中还有一些动作、神态、语言、环境甚至说话中小小的标点都可以表现出心理变化过程。比如“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一句,表面上写人物的动作,实际写的是“我”紧张的心理。
        2.阅读文中“脱困”部分,分析文中的父亲是怎样帮“我”脱困的,主要靠什么方式?
        引导:父亲主要是指导“我”一步步走下悬崖,并没有抱下来,也就是用了语言描写。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父亲和孩子的对话。老师指导读重音、读快慢、读语气(尤其注意标点符号)
        两个学习环节,教师要在上一个学习环节中引导学生“默读”和“圈点勾画”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逐步接近作者进行创作时的心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分享个人阅读所得的欲望。所以,教师不仅要进行相机点拨,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理解课文文本表情达意的巧妙,还要通过删减、替换、变换等方式,指导学生比较、分析、探究、总结等语言能力训练,提高其品味语言、总结方法的能力。
四、思维训练
        教师结合课文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联想、想象等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运思能力。
        (1)文章给我们的启示,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化整为零,把大困难化成小困难,然后一个个地克服,最终能战胜大困难。我们能否除了这个理解之外,还可以用一些新的角度来理解和感悟呢?
        角度一:父亲没有用其他方式如长梯等抱孩子下来,由此引申出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
        角度二:当“我”遇到困难时,其他5个小男孩,他们对待“我”的语言行为各不行同,由此引出一个做人的问题或是如何对待朋友的问题。
        角度三:由于“我”的体弱,八年来都牢记母亲让“我”不要冒险的训诫,却在同伴的怂恿下,爬上悬崖出现困境。由此可以引出孩子应该如何对待父母的教诲的问题。
        (2)再读这文章,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更深。老师认为,这篇文中所有人都能够就这件事提醒自己。如果“我”是文中的父亲、杰利或者那些离我而去的小伙伴,甚至文章当中没有直接出现的母亲,他们通过这件事会提醒自己什么?你们好好想一想,说一句“我提醒自己----”,四个角色选择一个回答。
        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人生启迪。
        这一学习环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各抒己见,整个学习过程有思想的碰撞,有分歧争论,有赞赏认同,对课文文本的理解从感性逐步变成理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观点,并引导其他学生思考,或进行适当的点拨。
五、总结梳理、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梳理知识网络,总结学习方法,揭示思维规律,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适度的迁移、拓展训练,实现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学习目标。
        课后,教师补充关于作者莫顿·亨特的自传文章。
        语文阅读的本质是学生连续不断地进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思考活动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的始终,主要表现为学生不断思考、想象、判断、推理,是一个抽象化的概括、评价、赏析的过程。没有思维参与的阅读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阅读。语文教学活动要把握学生的理解状态并促进其深层理解。为此,教师要开阔学生的解读视域,揣摩作者的思维触发点,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使语文课堂教学既有感性的体验,又有理性的分析,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学生的潜能与个性得到挖掘与发展,从而由“教我学习”变成“自觉学习”,最后达到“自主学习”。
        因此,中学语文自读课以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为目标指引,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触发和强化学生的阅读思维体验,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对阅读的文本有自己的理解与评价。通过教读课学会的阅读方法,应用在自读文本中,以获得主体的充分发展。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不断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沉淀为自己的自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温儒敏,王本华.语文教师教学用书[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齐泽宏.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自学课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4).
[3]肖培东.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J].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    510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