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图片材料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18/9/20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4月上   作者:卢香翠
[导读] 对历史图片材料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应该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所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以人教版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为例
卢香翠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在于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与学生的良好互动,而在应用上具有很大优势和发展空间的历史图片材料应该可以成为师生沟通共进的有效载体。历史图片材料作为历史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既是文字信息的重要补充和高度浓缩,又展现了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和具体形象,使学生在学习和解题中可以更好地体会历史的特殊意境。教学中通过对图片材料的展示、解读、比较和质疑问难,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思维,触动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对历史图片材料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应该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所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图片材料;课堂教学;运用

        作为新高考(选考加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对于其中的许多内容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雅典卫城等举世闻名的古迹,学生对此都有所了解;但若问起它们具有哪些价值,为什么要大力加以保护和如何保护时,往往又懵懵懂懂,而这恰恰又是我们的教学重点。为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会想尽办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在备课和授课中深深地感受到利用图片材料进行课堂教学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运用图片材料,有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视觉的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而历史图片材料的功能决不为了调剂视觉、刺激感官,而是为了直接而形象地呈现历史的真实状态。历史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现代素质教育的历史教学质量观要求:不仅要看学生所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水平,更要看学生对历史,对人类、对未来、对现实社会的理解感悟和关心程度;看学生是否能从前人的功过得失、经验教训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从中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创造。因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直观、形象、生动和具体的图片材料不仅可以作为调节学生精神疲惫的有效资源,而且可以作为搭建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不仅可以在视觉上给学生以强有力的冲击,更能给学生的心理带来真实可感的震撼,进而吸引学生去关注图片隐含的历史信息。
        例如:在讲授《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时,我并不急于知识内容的呈现,而是先让学生观看一组“万里长城的四季风景图”,那朴实浑厚、粗犷奔放、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显得异常雄伟壮观、宛若天成,犹如一条东方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巅,如此盛景引得学生阵阵赞叹。当学生的情绪高涨之时,我又推出《秦长城》《汉长城》和《明长城》图,并设问:上述三幅长城图分属何时的地图,为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一出,学生反映强烈:有的急忙看书,有的相互讨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引导很快就得出:长城无论从历史的悠久,工程的浩大,气势的雄伟,都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就这样随着长城图片的一张张呈现,教师适时地点拨和质疑问难有效地推动师生互动、生生活动合作探究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理解掌握了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使学生认识到长城那外观的雄伟、布局的巧妙、结构的合理、雕饰的精美,以及建筑上的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充分说明了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当“长城抗战图”和“不到长城非好汉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对“长城的历史功绩” 的讨论再一次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最终使学生明白:长城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到今天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顽强拼搏、英勇抗争的民族精神的象征!由此,在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的同时也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二、运用图片材料,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的话,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发散思维以及创造力的培养,这就难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提高这种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大量接触各种历史资料,如文字、图片材料等,从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不能实验和重演,因而对于历史的感知只能是体验。历史图片材料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和具体等特点,不仅能弥补和补充教材的不足,还可以帮助历史教师营造和渲染历史场景,创设历史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灵感,进而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图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归纳概括、提炼观点,最终增进学生的历史智慧和创新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图片材料来提升学生的哪些历史学习能力呢?
1.比较分析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逐步培养提升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学大纲》的规定。通过对两三幅相似图片材料的对比分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辨别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准确地抓住共性掌握个性,更深刻地认识历史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学生分析把握各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艺术特色时尤为重要。
        例如:在分析雅典卫城的建筑特色时,就可以先列出《故宫平面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经师生讨论分析后就可以归纳出故宫的建筑特色:中轴布局,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恢宏,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再列出《雅典卫城全景图》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经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就可以很快地掌握雅典卫城的建筑特色:(1)建筑排列因地制宜,错落有致;(2)是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3)主次分明,主要特色是柱廊;(4)考虑人的因素(蕴含人文精神)。
        再如: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分别写出图1、图2、图3所示建筑的名称,并简要概括它们所代表的文化遗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
        ②图3所示建筑和图1、图2所示建筑相比,从外观上看有何联系与区别,这说明了什么?
        像上述这类图片材料的试题在高考中会经常出现,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辨别分析比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多予以训练。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列图对比分析,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升比较分析的能力。
2.归纳概括的能力
        历史图片材料包含了许多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图片的有效解读,使学生学会从图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整理信息,进而归纳概括、提炼观点,这就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以加强记忆和理解,又可以开拓思路、刺激思维、启迪智慧,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讲到《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时,学生对于“平遥古城的文化内涵”很是难于理解,这时我就推出“平遥古城的平面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

        “平遥古城是模仿灵龟形状而建,你们仔细看看是不是很像啊?”我话音刚落,学生的兴趣就被激起,趁此机会,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平面示意图,并归纳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学生讨论后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在得到教师及时肯定、正确评价学生很是开心之际,我又发出了第二问: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内涵?为什么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再一次触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不断鼓励和推动下,学生们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层挖掘历史图片所隐含的历史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做一个归纳总结,此时学生的兴趣正浓,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基本能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而推动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概括和巩固落实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在于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与学生的良好互动,而在应用上具有很大优势和发展空间的历史图片材料应该可以成为师生沟通共进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有效挖掘、合理利用历史图片材料,充分利用历史图片材料直观、生动和形象的特点,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培养能力,使历史分析、评述更全面、客观、公正,使我们的历史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王丽锦.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学历史教学,2001(1).
[2]黄建聪.中国古代史插图的教学与测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3).
[3]周生民.高中历史图片教学新探[J].教学月刊,2009(9).

(作者单位: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    3223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